過去幾年,發(fā)達國家飽受邪教和陰謀論的沖擊,已經激發(fā)出嚴重的社會動蕩。這些充分說明,迷信行為不僅僅源自“貧”和“愚”,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。
很多科普工作者,或者反邪教工作者認為,迷信不過是低知識階層的問題,給他們講講科學知識就行。在這里,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。
有個朋友曾經對我說,“附體”現(xiàn)象不可不信。他親眼看到一位死去的長輩附體在表姐身上,通過她向親屬們喊話。這位朋友不僅文化程度高,本身就是電視臺的科教節(jié)目制片人。
這個例子告訴我們,導致迷信行為的原因遠不只是“沒文化”那么簡單。然而到目前為止,對迷信現(xiàn)象的研究主要還是從邪教制造者和傳播方式入手,缺乏對普遍的迷信心理規(guī)律的研究。國內尤其如此,只有一些個案分析,或者反邪教的經驗總結,系統(tǒng)研究幾乎為零。
就國內而言,缺乏此類研究的主要原因是個體迷信行為往往不違法,更沒有形成邪教組織。國內研究邪教問題的學者要么來自公安系統(tǒng),要么是宗教學專家。前者主要以案例為素材,只有涉案的迷信行為才會進入視野。后者主要從建制角度研究邪教。這樣一來,都會忽視廣泛存在于普通人身上的個體迷信行為。
從邪教治理工作角度來看,社會上大量迷信群體的存在,正是邪教傳播的土壤。一個人一旦加入邪教,投入了時間成本,甚至經濟成本,再轉化他們會非常困難。如果把工作做在平時,提高廣大人群的心理素質,減少日常迷信行為,就會事半功倍。
而且在邪教傳播過程中,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角色并非很清晰。
有關部門把打擊重點放到主要的邪教組織者身上,這樣會無形中夸大邪教本身的影響力,仿佛他們的教義里有某些神秘力量,普通人只要接觸到,突然就會淪陷。有的宣傳工作者甚至形成草木皆兵的心態(tài),以為隨便什么人都會被拉下水。
事實上,面對邪教宣傳,既有輕信的人群,也有完全不信的人群。在后一個群體里,邪教傳播的粗糙教義,還有那些靈異事件,從來就被當成笑話看。到底是哪些心理因素造成這兩個群體的區(qū)別?一直缺乏深入研究。
在最為相關的反邪教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之外,廣大科學工作者不愿意研究這類問題。迷信行為在科學界一向不被認為是嚴肅的課題,更沒有學科歸屬。在目前學科劃分標準非常嚴格的情況下,迷信現(xiàn)象屬于哪個學科呢?不解決學科歸屬,就意味著科學工作者把精力放到這上面,成果沒處發(fā)表,也不能用于評職稱,無助于提升自己的學術地位結果。
結果,研究迷信現(xiàn)象在科學界成了公益事業(yè),只能是個別學者憑自身興趣來推動。而一旦公益化,也就沒有人員、設備和經費方面的保障。
如果不考慮這些功利因素,那么,對迷信和超自然現(xiàn)象的研究更像是個案調查,似乎不容易總結出普遍規(guī)律。學者更傾向研究具有普遍性的課題,而不是某處舊宅是否鬧鬼。
凡此種種,都是迷信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。